结束第一天在柏林的紧凑行程后,利用一晚来休息与调整时差。今天简单用完早餐后,不免兴奋地利用空档了解这个陌生的城市,看看酒店附近保留的柏林围墙。稍作游览后即动身前往位于柏林郊区Buch的MDC (Max Delbrueck Center)分子医学中心进行参访交流。
(一)MDC:欧洲转化医学重镇
MDC的Helmut Kettenmann教授热情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情况。
MDC于1992年成立,虽时间不长却是欧洲转化医学的重镇,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上也是相当优秀。仅在1999到2009这10年间,MDC的科研文章被引用次数在世界各科研机构中位列第14位,甚至还优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该中心目前共有1600位员工,超过400位拥有博士学历,每年平均科研经费7600万欧元(约5.6亿人民币),在2013年更与Charité研究中心共同成立BIH(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柏林健康研究院),成为目前欧洲最大的科研机构单位之一。
(二)华裔科学家领衔BIH基因组学平台
随后MDC中心的华人科学带头人Wei Chen博士向代表团介绍了MDC的科研环境,并带领合一康生物CEO罗晓铃女士一行参观其主导的BIH基因组学平台。
Wei Chen博士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利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运用于目前热门的精准医学,随后该中心的技术转化团队即国际合作办公室的负责人与罗总就有关技术转移和开发的相关细节过程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干细胞技术研发合作意向探讨
我司干细胞研发事业部总监魏志璋博士重点拜访了MDC中心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和基因转殖动物中心的科研带头人Ralf Kühn教授,并对未来双方进行国际合作的科研课题展开交流,针对彼此目前科研的方向与计划商讨合作契机。讨论过程中,Ralf教授细心的提出我方在未来项目执行上所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魏博士与Ralf教授也聊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数月前在业界引起热议的一篇报道,即在iPSC细胞内安装自杀装置以保证该细胞的安全性。但是经过深入交流后才发现,其实早在2008年在该团队的华人博士后努力下就已发表相关技术,为细胞治疗提供确保安全的技术手段,只不过该团队使用的细胞不是iPSC,而是另外一种细胞。
(四)高新技术产业转化方法带来的启发
MDC中心的Craig Garner博士则向代表团介绍如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率的方法---SPARK计划。
SPARK计划法2007年由斯坦佛大学的Doria Mochly-Rosen博士所发起,目前在多国得到实践和运用。这一方法整合商学院、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院等各类人才,并结合企业界的先进专家,对科研人员转化其科技成果提供谘询、评估、教育、资助等专业辅导工作。
Craig博士自身就是第一批受益者,他针对治疗唐氏综合症所研发的药物即是通过此SPARK计划的专业辅导进行转化,使他拥有自己的药物开发公司并预计3年内可以成功上市。
合一康生物通过与Craig博士的交流,期望将SPARK计划法引入中国,为注重创新开发能力的深圳特区引入新的思维和机构,推动细胞与基因技术更加顺利的实现产业化。
合一康生物:CEO罗晓玲女士率团赴欧进行学术考察活动(之一)
合一康生物:CEO罗晓玲女士率团赴欧进行学术考察活动(之三)
合一康生物:CEO罗晓玲女士率团赴欧进行学术考察活动(之四)